在当今中国,浙江作为经济发达、文化繁荣的省份之一,不仅以其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闻名全国,更是社会治理领域的典范,近年来,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,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、稳定、和谐的社会环境,有力地打击了包括所谓“黑社会”在内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“浙江模式”。
法治建设与扫黑除恶并重
浙江省始终将加强法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来抓,自2018年中央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,浙江积极响应号召,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、健全工作机制等措施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黑涉恶犯罪行为,据统计,截至2020年底,全省共打掉黑恶团伙数百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千名,收缴涉案资产数亿元,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。
智慧警务助力精准打击
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浙江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智慧警务体系,该体系涵盖了案件分析研判、嫌疑人追踪定位、预警信息发布等多个方面,极大提升了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能力和处置效率,特别是在针对一些隐蔽性强、流动性大的涉黑涉恶犯罪时,智慧警务发挥了重要作用,实现了对犯罪分子的精准打击。
基层自治激发群众参与热情
浙江省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,积极推动社区治理创新,强化基层组织功能,提高居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能力,通过实施“网格化+信息化”管理模式,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,明确责任分工,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;鼓励和支持民间社团、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,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群防群治队伍,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广大民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,也为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多元共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
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,浙江省探索建立起了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,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,各司其职,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,在处理一些涉及面广、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时,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协作,深挖彻查背后的腐败问题,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,还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纠纷,推动信访、调解等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,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,真正把问题化解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意识
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,浙江省加大了对扫黑除恶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,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,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,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,通过举办模拟法庭、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,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自觉抵制不良诱惑,远离违法犯罪。
“浙江模式”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成功实践,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,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,相信浙江必将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建设,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安全感、幸福感。